方劑學--補益劑: 氣血雙補2: 八珍湯,炙甘草湯

 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元.沙圖穆蘇撰。一作薩里彌實,字謙齋,號竹堂。蒙族。約刊於1326年。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組成】四君子(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炙甘草 ) 四物( 當歸 熟地黃 川芎 白芍藥 )  各一兩 (30g)

人參養榮湯 (原名養榮湯)治療胸痹之氣陰兩虛證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倦怠無力,食少無味,驚悸健忘,夜寐不安,虛熱自汗,咽乾唇燥,形體消瘦,皮膚乾枯,咳嗽氣短,動則喘甚,或瘡瘍潰後氣血不足,寒熱不退,瘡口久不收斂。

人參養榮即十全, 除卻川芎五味聯。陳皮遠志加姜棗,脾肺氣血補方先。
四君+四物+黃芪、肉桂=十全大補湯-川芎+陳皮,遠志,五味子。

【組成】白芍藥三兩 (90g) 黃芪 桂心 白朮 人參 炙甘草 當歸  橘皮各一兩 (各30g)  熟地黃 (9g) 五味子 茯苓各三分 (各4g) 遠志去心,炒,半兩 (15g) 
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 (12g),用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文: 人參養榮湯
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痠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強痛, 心虛驚悸,咽乾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臥少起。久者積年, 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痢, 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白芍藥三兩 當歸 陳皮 黃耆 桂心(去粗皮)人參、 白朮(煨)甘草(炙)各一兩 熟地黃(製)五味子 茯苓各七錢半 遠志(炒, 去心)半兩
右剉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炙甘草湯《傷寒論》治療胸痹心腎陰虛,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氣陰兩虛(合生脈散)
【功用】滋陰養血,益氣溫陽,復脈定悸。
【主治】
1. 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2. 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

趣記: 甘大人將貴地賣阿媽(炙甘草大棗人參生薑桂枝生地麥冬阿膠麻仁)9味藥

炙甘草湯參薑,麥地麻酒香;
心動悸兮脈結代,虛勞肺痿俱可嚐。(背) 

【組成】炙甘草四兩 (12g) ,生地黃一斤 (50g)(補陰),麥門冬半升,去心 (10g) (補陰), 生薑三兩(9g)(溫陽), 桂枝三兩,去皮 (9g)(溫陽), 人參二兩 (6g) (補氣),阿膠二兩 (6g) (補血),麻仁半升 (10g) (補血),大棗三十枚,擘 (10枚)

君藥--生地黃,臣藥--炙甘草,炙甘草主要針對心悸
炙甘草之外,四陰四陽沒有芍藥,因為芍藥酸斂
四陽: 人參桂枝生姜大棗,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
四陰: 生地麥冬阿膠麻仁

倪海廈(16:35)
炙甘草湯首見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篇》「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篇附方:“炙甘草湯(一云復脈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心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方正如喻昌言:“仲景傷寒門內治邪少虛多、脈結代之聖方也,一名復脈湯,《千金翼》用之以治虛勞,《外台》用之以治肺痿

麻仁究竟是火麻仁,胡麻仁或者是酸棗仁? 
火麻仁潤腸通便之力強,胡麻仁補虛之力強,酸棗仁寧心安神之效著。患者若以心陰陽虛兼便秘則可選用火麻仁;如果心陰陽兩虛,大便正常,可選擇胡麻仁,即黑芝麻。若患者以失眠,心中悸動之臨床癥狀為顯著,即選用酸棗仁。有時胡麻仁和火麻仁亦可聯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