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補益劑: 補陽2: 腎氣丸,右歸丸,陰陽雙補: 地黃飲子

補陽2 

腎氣丸《金匱要略》卷下 (六味地黃丸的本方)(桂附地黃丸)(喘證腎陽虛方)

【功用】補腎助陽,化生腎氣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孕婦因胎壓迫膀胱,出現下腹脹而微痛,小便不通)等。六味地黃丸和玉女煎也能治療消渴。

巧記: 地八山山四,澤苓三桂附

【組成】乾地黃八兩 (240g) 薯蕷 (即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各120g)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各90g)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各30g) (地八山山四,丹澤茯苓3加上桂枝炮附子)

諸藥相合非峻補元陽,而是"陰中求陽",微微生火,鼓舞腎氣,即少火生氣,腎經--少火--腎氣--分成腎陰和腎陽

現在多改用熟地和肉桂
桂附地黃丸將金匱腎氣丸中的乾地黃易為熟地黃,桂枝易為肉桂。雖兩方僅有枝與皮之分、生與熟之變,但其主治功效卻迥然有別。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涼,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入腎經而滋陰降火,養陰津而瀉伏熱;熟地黃味甘、性溫,功效養血滋陰、補精益髓,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桂枝味辛甘、性溫,功效溫通經脈、助陽化氣,辛甘溫煦,性走而不守,配附子溫散之力較強;肉桂味辛、甘,性大熱,功效補火 助陽、益陽消陰,作用持久溫和,為治命門火衰之要藥,配伍附子、熟地黃等,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熟地黃、肉桂的溫性明顯強於生地黃和桂枝,故桂附地黃丸將金匱腎氣丸中的乾地黃易為熟地黃、桂枝易為肉桂,整首方的溫性大增,其溫補腎陽的作用凸顯,臨床適用於腎陽虧虛、命門火衰所致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遺尿或尿失禁、陽痿精冷、精少滑泄、宮寒不孕等症。

右歸丸 《景嶽全書》張介賓字景岳,溫補派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巧記: 眾歸富貴路(仲歸附桂鹿),山山地狗兔; 左歸丸: 左歸牛龜鹿,山山地狗兔
陰中求陽

原文: 右歸丸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崇,或陽衰無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 山藥(炒,四兩) 山茱萸(微炒,三兩) 枸杞(微炒,四兩) 鹿角膠(炒珠,四兩) 菟絲子(制,四兩) 杜仲(薑湯炒,四兩) 當歸(三兩,便溏勿用)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製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右歸飲《景岳全書》卷五十一。治療胸痹之心腎陽虛

【功用】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陽衰陰勝,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瀉,脈弱;以及產婦虛火不歸元而發熱者。

右歸草桂附,山山地狗杜

【組成】山藥 山茱萸 熟地 枸杞6克  杜仲(姜制) 肉桂 制附子 甘草(炙)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溫服。

《景岳全書》原文:
右歸飲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 枸杞(二錢) 甘草(炙,一、二錢) 杜仲(薑製,二錢) 肉桂(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補元煎《景岳全書》卷五十一,補陣。治療腎虛頭痛

【功用】救本培元,大補氣血

【主治】氣血大虧,精神失守之危劇病證

大補元煎參歸草, 山山地枸杜仲好 

【組成】人參 當歸 炙甘草 山藥  山茱萸 熟地 枸杞 杜仲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時溫服。

原文: 大補元煎   凡元氣大虛者,雖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單培根本,正復邪將自散,或真寒假熱等證皆宜用此。
大補元煎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證。此迴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方與後右歸飲出入互思。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 山藥(炒,二錢) 熟地(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 杜仲(二錢) 當錢(二、三錢,若泄瀉者,去之) 山茱萸(一錢,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於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紙之屬。



還少丹《洪氏集驗方》卷一
還少丸(《楊氏家藏方》卷九)
宋代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論》,故也稱楊氏還少丹。

【功用】溫補脾腎,養心安神。補益氣血、養陰益腎。
【主治】脾胃心腎虛損。心血不足,腰膝酸軟、健忘失眠,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小便混濁,遺精陽痿,未老先衰、不思飲食,肢體瘦弱,遺精、夜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弱。

楊氏傳來還少丹,地巴山山杜牛餐,蓯蓉楮實茴香枸,遠菖苓味棗蜜丸

醫方集解【製法用量】
熟地黃2兩    巴戟天酒浸1兩    山藥1.5兩    山茱萸1兩     枸杞1.5兩    肉蓯蓉酒浸1兩              
杜仲薑汁炒斷絲1兩    牛膝酒浸1.5兩    楮實酒蒸1兩
小茴香炒1兩    茯苓乳拌1兩    遠志去心1兩    五味子炒1兩    石菖蒲5錢

加棗肉蜜丸,鹽湯或酒下。(無肉桂附子,共15味)

本方能大補心、腎、脾、胃四經虛損,而偏於腎陽虛者。
方中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牛膝、楮實子、補助陽、強筋壯骨;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故用熟地、山藥滋陰益
並用茯苓、大棗、小茴香溫胃健,使先天後天俱補;
再用遠志、五味子、菖蒲交通心腎,安神定志;
山茱萸固腎澀精
諸藥合用、陰陽俱補、養心安神、健運脾胃、使補而不膩,久服能延年益壽,去老還少故得方名。

《楊氏家藏方》服五日便覺身輕,精神爽快,二十日語言響亮,手足輕健,一年白髮轉黑,行步如飛;久遠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醫方集解》還少丹 陰陽平補

" 治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痛等証(腎為先天之根本,脾為後天之根本,二本有傷,則見上項諸証,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則老可還少矣! )熟地黃(二兩) 山藥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兩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仲( 薑汁炒斷絲) 遠志(去心) 五味子(炒) 楮實(酒蒸) 小茴香(炒) 巴戟天(酒浸) 肉蓯蓉(酒浸一兩) 石菖蒲(五錢) 加棗肉蜜丸,鹽湯或酒下。

一方茯苓換茯神,加川續斷,名打老兒丸(婦人年過百歲,打其老兒子不肯服此丸)。

此手足少陰、足太陰藥也。兩腎中間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陽,人之曰用云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則無以薰蒸脾胃,飲食減少,而精氣日衰矣。
蓯蓉、巴戟能入腎經血分;
茴香能入腎經氣分,同補命門相火之不足,火旺則土強而脾能健運矣。
熟地、枸杞補水之藥,水足則有以濟火,而不亢不害矣。
杜仲、牛膝補腰膝以助腎。
茯苓、山藥滲濕以助脾。
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
遠志、菖蒲通心氣以交腎(遺精白濁,由於心腎不交);
大棗補氣益血,潤肺強脾。
楮實助陽補虛,充肌壯骨。
此水火平調,脾腎交補之劑也。

丹溪去楮實,更名滋陰大補丸(此陰陽平補之劑,而曰滋陰者,腎為陰臟也)。"

楊氏處方: 乾山藥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各45克 
山茱萸 白茯苓(去皮) 五味子 肉蓯蓉(酒浸一宿,焙乾) 石菖蒲 巴戟(去心) 遠志(去心) 杜仲(去粗皮,用生薑汁並酒合和,塗炙令熱) 楮實 舶上茴香各30克 
枸杞子 熟乾地黃各15克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用溫酒、鹽湯送下,空腹,日進三服。 

【鑑別】還少丹與地黃飲子

皆用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巴戟天、肉蓯蓉等,均為陰陽並補之劑。但還少丹中無附子、肉桂及麥冬、石斛,而用杜仲、小茴香及山藥、枸杞子等,故其溫補腎陽與滋補腎陰之力不及地黃飲子。


陰陽雙補1
地黃飲子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金劉完素(劉河間)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陽虛)面赤(陰虛),脈沉細弱。

原文: 喑俳證 ()(主腎虛。出《素問‧脈解論》)

內奪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廢,不為用。腎脈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不仁。經云:喑俳,足不履用,聲音不出者。

地黃飲子主之:治喑俳,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
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生薑大棗服。

巧記: 巴山肉貴婦,五湖賣地舖,姜棗伏遠志,喑痱此方除。
巴山肉附,五斛麥地蒲,姜棗茯遠志,喑痱此方除。(自創)

熟地黃 巴戟(去心) 山茱萸    肉蓯蓉(酒浸,焙)    附子(炮)  官桂
五味子   石斛  麥門冬(去心)  菖蒲   白茯苓    遠志(去心。各等分)(交通心腎)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薄荷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其證由下元虛衰,虛火上炎,痰濁上泛,堵塞竅道所致,故劉河間選用滋補腎陰的乾地黃為主。王晉三曰:「飲,清水也。方名飲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陳修園曰:「又微煎數沸,不令諸藥盡出重濁之味,俾輕清走於陽分以散風,重濁走於陰分以降逆。」方中以乾地黃為主,用清水微煎為飲服,取其輕清之氣,易為升降,迅達經絡,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陰陽,故名「地黃飲子」。

(清暑益氣湯)

補天大造丸 治療肺癆晚期陰陽兩虛

《醫學心悟》卷三,但同名有多個出處

【功用】 滋養元氣,延年益壽,壯陽元,滋坎水,補五臟虛損。

補天大造治肺癆,參芪朮苓當地芍,
龜鹿熬膠棗河車,遠志枸杞配山藥。

【組成】 河車1具(甘草水洗),人蔘2兩,鹿角1斤(熬膏),龜版8兩(與鹿角同熬膏),
                 黃耆(蜜炙)3兩,白朮(陳土蒸)3兩,山藥,茯苓(乳蒸)1兩5錢,
                 當歸(酒蒸)1兩5錢,大熟地(9蒸,曬)4兩,白芍(酒炒)1兩5錢,
                 枸杞子(酒蒸)4兩,棗仁(去殼炒)1兩5錢,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兩5錢。                    共14味藥。陰虛內熱甚者,加丹皮2兩;陽虛內寒者,加肉桂5錢。

【用法】 以龜、鹿膠和藥,煉蜜為丸。

【用量】 每服4錢,早晨開水送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