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固澀劑8,固表止汗牡蠣散,斂肺止咳九仙散,澀腸固脫2,澀精止遺桑螵蛸散,固崩止帶3

固表止汗 

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自汗: 玉屏風散(騎白朮防風),益氣固表止汗

盜汗: 當歸六黃湯,

生脈散(人無脈,人參麥冬五味子): 斂陰止汗,益氣生津,氣陰兩虛

趣記: 騎馬賣牡蠣(黃耆麻黃根浮小麥煅牡蠣)

牡蠣散內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奇。

【組成】黃芪 (30g) 麻黃(9g) 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 (30g)

【用法】為粗散,每服9g,加小麥30g,水煎溫服;亦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加小麥30克,水煎溫服。


斂肺止咳
九仙散《衛生寶鑒》元代名醫羅天益公元1343年元至正三年所著

《醫學正傳》為明代虞摶編著

【功用】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主治】久咳傷肺,氣陰兩傷證,久咳肺虛證。久咳不已,肺氣虛弱,咳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粘,脈虛數。(生脈散: 氣陰兩虛)

趣記: 烏梅喪母無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

(烏梅桑白皮貝母五味子參管,罌殼阿九仙去冬花)

九仙散中罌粟君,五味烏梅共為臣,

桑皮桔款貝膠參,斂肺止咳益氣陰。

【組成】罌粟殼去頂,蜜炒黃,八兩 (240g)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烏梅 人參 阿膠 各一兩 (各30g) 貝母半兩 (15g) 

《衛生寶鑒》【九仙散】治一切咳嗽。太醫王子昭傳。甚效。此方得之於河中府姜管勾。

人參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膠 烏梅(各一兩) 貝母(半兩) 御米殼(八兩。去頂。蜜炒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點服。嗽住止後服。

《醫學正傳》:九仙散(局方) 治一切咳嗽、久嗽,乃擊其惰歸之藥也。

人參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阿膠(炒成珠) 五味子(各一錢) 烏梅(一個) 貝母(五分) 罌粟殼(去穰蒂蓋,蜜炙,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澀腸固脫

真人養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昔「純陽真人」所製,故又名「純陽真人養臟湯」。呂洞賓,原名呂嵒,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

標本兼治,重在治標,補脾為主,清朝嘉慶年間醫家費伯雄: "於久病正虛者尤宜"

【功用】澀腸固脫,溫補脾腎。

【主治】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大便滑脫不禁,瀉痢無度甚至脫肛,腹痛喜溫喜按,倦怠食少,不思飲食,舌質淡苔白,脈沉遲或遲細。(補中益氣湯也治久瀉久痢)

真人養臟罌粟殼,肉肉當歸訶木香;

參朮芍草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嚐。

【組成】罌粟殼去蒂萼,蜜炙,三兩六錢 (108g),肉豆蔻面裹,煨,半兩 (15g) 人參 白朮焙 當歸 各六錢 (各18g) 肉桂 炙甘草,各八錢 (各24g) 白芍藥一兩六錢 (48g) 木香一兩四錢 (42g) 訶子去核,一兩二錢 (36g) 

人參白朮炙甘草(四君子沒有茯苓)補脾,肉桂補陽

當歸白芍補血,木香行氣(以上和芍藥湯類似但沒有檳榔)



四神丸《內科摘要》明代醫學家薛已編著。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最早以內科命名的醫書。

【功用】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脾腎陽虛之腎瀉證五更泄瀉(腎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久瀉不愈,腹痛喜溫、腰痠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病機】本方證病機為命門火衰(腎),火不暖上,脾失健運所致。

本方為《本事方》二神丸(肉豆蔻、補骨脂)合五味子散(五味子、吳茱萸)而成。柯韻伯云:「夫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從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一為少陽氣無以發陳」《古今名醫方論》本方四藥相伍,皆為溫藥,治療脾腎虛寒之五更泄瀉,功效神奇迅速,故稱「四神丸」。

趣記:四神捕魚餵薑棗肉(補骨脂吳茱萸五味子生薑紅棗肉豆蔻)

【組成】補骨脂四兩 (102g) 肉豆蔻二兩 (60g)  五味子二兩 (60g) 吳茱萸浸,炒,一兩 (30g) 生薑四兩 (120g) 紅棗五十枚

君藥補骨脂補腎陽止瀉,補命門之火以溫養脾土。

臣藥肉豆蔻溫脾暖"胃",澀腸止瀉。

澀精止遺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寇宗奭撰,又名《本草廣義》奭: ㄕˋ 盛、大
【功用】調補心腎,固精止遺。
【主治】心腎兩虛之尿頻遺尿遺精證。症見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萆薢分清飲),或遺尿滑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趣記: 神龍歸甲僕人遠飄(茯神龍骨當蒲人志桑蛸)

【組成】桑螵蛸  菖蒲 遠志 (地黃飲子) 龍骨 茯神 人參  當歸 龜甲酥炙,以上各一兩 (各30g)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參湯調下;亦作湯劑,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石菖蒲與遠志配伍意在補腎澀精,寧心安神的同時,促進交通心腎,共為佐藥。
固崩止帶

固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清末民初河北鹽山縣名醫張錫純(1860~1933年)所著。
【功用】固攝血,益氣健脾
【主治】脾腎虧虛,沖脈不固證。血崩或漏下不止,或月經過多,色淡質稀、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與歸脾湯的區別)

趣記: 牡豬騎驢背,千龍躍山海(牡蠣白朮黃耆棕櫚炭五倍子,茜草龍骨芍藥山茱萸海螵蛸)

固沖湯中芪朮龍,牡蠣海蛸五倍同;
茜芍山萸棕櫚炭,益氣固沖治血崩。

為何此方用五倍子而不是五味子?
五味子的功效是:  收斂固澀 益氣生津 補
五倍子的功效是:  澀腸止瀉 歛肺降火 歛汗止血 收濕歛瘡
固沖湯是要止血,所以必須用可以止血的五倍子,五味子不能止血。
為何此方用海螵蛸而不是桑螵蛸?
因為海螵蛸可以止血
【組成】白朮一兩 (30g),炒 生黃芪六錢 (18g) 山茱萸八錢 (24g) 生白芍四錢 (12g) 
                煆龍骨八錢 (24g)搗細, 煆牡蠣八錢 (24g)搗細, 海螵蛸四錢 (12g) 
                茜草三錢 (9g) 棕邊炭二錢 (6g) 五倍子五分 (1.5g),軋細,藥汁送服

補澀相合,以為主。脾腎同調,主調脾氣
固經丸《丹溪心法》作者, 元. 朱震亨.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功用】滋陰清熱,固經止血。
【主治】陰虛血熱之崩漏。月經過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紅或紫黑稠粘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數。

趣記: 擒百少婦歸村(黃柏芍藥香附龜椿皮)

【組成】龜板炙 白芍炒 黃芩炒,各一兩 (各30g) 黃柏炒,三錢 (9g) 
                椿樹根皮七錢半 (22.5g) 香附二錢半 (7.5g)
此方用香附而不用木香
木香: 行氣止痛;調中導滯,溫中消食。
香附: 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約成書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傅山(1607—1684),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它、石道人、朱衣道人等。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家
【功用】補益脾腎,清熱祛濕,收澀止帶。任脈虧虛。
【主治】脾腎虛弱,濕熱帶下。帶下稠粘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

趣記: 要十車黃果(山藥芡實車前子黃柏白果)

脾腎    真人養臟 (脾)
            四神丸(腎)
            沖脈-固沖湯 (調經)
            任脈-易黃湯 (帶下)
【組成】炒山藥一兩 (30g) 炒芡實一兩 (30g) 黃柏鹽水炒,二錢 (6g) 車前子酒炒 (3g) 白果十枚 (12g),碎
黃柏: 清熱燥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