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溫里劑7,溫中散寒4,回陽救逆1, 溫經散寒2

溫中祛寒 

丸《傷寒論》

【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

1. 脾胃虛寒證。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大便稀溏(上吐下瀉),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2. 脾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

3. 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兼見胸脘痞滿,逆氣上沖心胸;或病後多涎唾;或小兒慢驚或霍亂等。

巧記: 四君(參朮苓草)去苓加干姜(乾薑)

組成】人參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各90g) ,配伍特點: 溫補並用,補中寓燥(干姜溫,人參補,白朮燥濕)

【用法】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 (9g)。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現代用法:上4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重9克,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以原方比例酌減)。


同样是针对中焦虚寒,温补脾阳,理中汤侧重于守,而小建中汤侧重于走。所谓守,就是守护胃气的意思,所以,理中汤用药精简,势大力沉,适合于救急。而小建中汤系列的“走”,则是指,它不仅仅可以温补脾胃,还能将胃气通过灵活的加减,向人体的上下左右输出,所以,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方子。

因为宗旨就是坚守人体最重要的阵地:胃气,所以理中汤系列的方子不多,也就是表里同治的“桂枝人参汤”,用于中焦阳虚急性期的“理中汤”,慢性期的“理中丸”,以及加强了温阳效果的“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汤”。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变化而来。桂枝汤是一个在夯实胃气的同时,让胃气向上下、内外均衡输出的方子。桂枝汤芍药剂量加倍后,即成了桂枝加芍药汤,在此方中,大剂量的芍药可以使心下、胃、小肠、大肠之气下行,所以可以解除腹满。如果还要加强降下之力,还可以加大黄二两,这就是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再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了。饴糖的加入,使得这个方子在顾护胃气,通络除满,缓急止痛的同时,有了更强的补益胃之气津的作用。

小建中汤加上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在黄芪建中汤中,芍药是下沉的,内向的,但是桂枝和黄芪却是向上的,向外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黄芪建中汤看成是加强版的桂枝汤。它不但有补益胃气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得胃气均衡地向身体四处输出。如再加当归,则可以加强这个方子温血活血的力量。


小建中湯《傷寒論》
【功用】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中焦虛寒,肝脾,陰陽不和證。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肝)
巧記: 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薑棗同)

【組成】桂枝三兩,去皮 (9g) 甘草二兩,炙 (6g) 大棗十二枚,擘 (6枚) 芍藥六兩,(18g) 生薑三兩,切 (9g) 膠飴一升 (30g) (飴糖為君藥) 陰陽氣血生化有源




大建中湯《金匮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

【功效】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主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手不可近。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腹起包塊的意思,像有頭足樣的塊狀物),痛而不可觸近(大陷胸湯),舌苔白滑,脈細沉緊,甚則肢厥脈伏。

「出見有頭足上下」,上下出沒無常,一起一伏,就像有頭足似的,這起個包,那起個包,上下亂動,就像嬰兒在腹中會在肚皮上時不時出現頭足似的,

趣記:姜姨教人(生薑膠飴蜀椒人參)

原文: “心胸中 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組成】蜀椒二合,乾薑四兩,人參二兩,膠飴一升




吳茱萸湯《傷寒論》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四藥配伍,溫中與降逆並施,寓補益於溫降之中。

1. 胃寒嘔吐證,食穀欲,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雜,舌淡,脈沉弦或遲。

2. 肝寒上逆證。乾,或吐清涎冷沫,頭痛,巔頂痛甚,舌淡,脈沉弦。

3. 腎寒上逆證,嘔吐下痢,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舌淡,脈沉細。

本方是治療肝胃腎三經虛寒、濁陰上逆的常用方。

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薑溫胃好,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

【組成】吳茱萸一升,洗 (9g) 人參三兩 (9g) ,生薑六兩,切 (18g) 大棗十二枚,擘 (4枚)



回陽救逆

四逆湯《傷寒論》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少陰病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踡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以及太陽病誤汗亡陽者。四逆散只冷到手腳,四逆湯是到四肢

【組成】甘草二兩,炙 (6g) 乾薑一兩半 (6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15g) 
附子大辛大熱,回陽救逆,乾薑扶陽通脈,一守一走。

附子乾薑相須為用,是回陽救逆常用組合。若出現拒藥,可以放涼之後再服用。


 參附湯《正體類要》

功用:益氣回陽固脫。

主治:陽氣暴脫證。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脈微欲絕。

人參四錢 (12g)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 (9g) 用水煎服,陽氣脫陷者,倍用之。

溫經散寒2

當歸四逆湯《傷寒論》治療胸痹之寒凝證

【功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或細而欲絕。

四逆散: 脈,四逆湯: 脈微(阳虛,寒證),當歸四逆湯: 脈細(陰虛,陰血虛)

沈堯封曰︰叔和釋脈法,細極謂之微,即此之脈細欲絕,即與脈微相渾。不知微者,薄也,屬陽氣虛,細者小也,屬陰血虛,薄者未必小,小者未必薄也。蓋榮行脈中,陰血虛則實其中者少,脈故小;衛行脈外,陽氣虛則約乎外者怯,脈故薄。況前人用微字,多取薄字意,試問︰「微雲淡河漢」,薄乎?細乎?故少陰論中脈微欲絕,用通脈四逆主治回陽之劑也。此之脈細欲絕,用當歸四逆主治補血之劑也。兩脈陰陽各異,豈堪混釋!

【病機】本方主治營血虛弱,寒凝經脈,血行不利之證。

巧記: 當歸四逆細通草,桂枝去姜倍加棗。

【組成】當歸三兩 (12g) 桂枝三兩,去皮 (9g) 芍藥三兩 (9g) 細辛三兩 (3g) 甘草二兩,炙 (6g) 

通草二兩 (6g) 大棗二十五枚,擘 (8枚)。(桂枝湯大棗十二枚)

暖肝煎《景嶽全書》天臺烏藥散

【功用】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治】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睾丸冷痛,疝氣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巧記: 小狗烏肉鈴鐺沉香(茴香杞子桂茯苓當歸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