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之南的原香咖啡輕旅行(上)--霧台鄉的百合民宿與三地門鄉地磨兒的蜻蜓雅築

12/19天未破曉,在拂曉的微光中搭上第一班的捷運與高鐵,從台北直奔左營,再轉台鐵,風塵僕僕地準時在九點多個幾分,走進屏東火車站的大廳。

等大家都到齊,車向前行,導遊便滔滔不絕地開始介紹,而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美麗的代表小姐,致贈了每人一個瑪家鄉原住民朋友做的筆袋,配色優雅又有文化特色,深得我心!


慢慢地,路徑開始蜿蜒,路旁的景色從繁忙的市區開始變得開闊起來,而雄偉的古川大橋,讓我們有了下車透氣的機會:
谷川大橋


根據旁邊看板上的說明,此橋在民國98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被摧毀,讓霧台鄉對外交通斷絕,經歷三個階段的橋梁重建,目前此橋於102年9月完成,長654公尺,寬10公尺,為目前國內最高墩柱之橋梁。



經過山路蜿蜒,一個多小時候我們抵達以櫻花聞名的霧台鄉,此地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種植山櫻花,只可惜雖已過十二月中,但兀自炎熱的天氣讓滿山的櫻花樹,只在屈指可數的枝頭上,點綴了幾朵零星的小花讓大夥聊勝於無。

一下車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一對身著原住民服裝的母女笑容可掬地站在路邊迎接我們,讓人備感親切。




而馬路對面的建築,陽台的造型獨樹一幟,讓人充分感受到我們到達了原住民的部落。




拾級而上之後,來到一個偌大的平台,在面對山谷的位置,有一巨石矗立,部落的頭目要對族人講話之時,都要背靠在此大石屏風上,才不至於從背後被暗算。


再往前走幾步,霧台國小就在右手邊,入口很有原住民的文化特色,而左邊石壁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這裡是魯凱族的部落。
霧台國小

 魯凱文物館也是充滿了魯凱族的裝飾,只可惜我們時間不夠,無法進去參觀。

再往上走,左手邊出現了郵局,郵局雖然全台灣都有,可是這麼可愛又有原民特色的應該就不多見了,歪腰郵筒可能還沒這個郵筒特別呢!

 這個雄鷹高踞的雕像,代表著我們來到了大頭目的家,這可是只有頭目才可以使用的標誌呢! 仔細看下面的柱子上的人像,頭頂上的羽毛正是來自於雄性的老鷹。


頭目的家
 繼續前行就看到了部落的宗教中心,霧台基督教長老教會,原住民和基督教的語彙元素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絲毫不覺得突兀。

路邊的石壁上,可以看到刻畫原民生活的壁畫


終於,我們來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百合民宿



走進去看到的是一棟真正用頁岩石板堆砌的房子,正前方走出來的即是主人。


 主人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去參觀,可看到架子上擺滿了陶甕,還有一顆山豬頭和好幾顆頭骨,天呀!


另外一個架子上還可看到青花瓷的大瓷碗還有後方的水鹿角。

欣賞完了室內布置,便被引領到旁邊的咖啡小棧,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咖啡廳在二樓,厚重的木桌很有質感。


看來此處主要是以手沖咖啡為主,十幾二十杯的咖啡讓主人忙了大半天





沖好的咖啡色澤濃黑,略有香氣,只是喝起來偏淡,可能是水加多了,喝起來和一般美式咖啡相去無幾,如果沖咖啡的方式略為調整,可能才能真正喝出此咖啡真正的味道。


此時接近中午,大家可能都餓了,民宿前面這岩板巷廚房所賣的燙手山芋,讓大家趨之若鶩,而旁邊這位彈著吉他的老闆,在眾人的起鬨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讓大家笑得合不攏嘴,充分感受到魯凱族人的熱情。

美麗的老闆娘和芋頭餅 (燙手山芋)
 吃飽喝足繼續往前走,大家似乎陸續往回走,我卻注意到了轉角一小小不太起眼的店家,因為之前導遊提到我們此行應該吃不到這附近有名的神山愛玉,我看到他們有賣愛玉便想買來嚐嚐。走進去看到了美麗可愛的老闆娘與女兒,據老闆娘所說,她女兒頭上這一整圈的百合花可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戴的,要家中的男人獵五隻的公山豬才能戴一朵,她爸爸獵過兩千多隻的山豬,所以她才可以戴。


重點還是回到愛玉,這杯愛玉的顏色看起來有點深,是因為裡面加了"肉桂",此地似乎盛產肉桂,所以才有了這道平地吃不到的肉桂愛玉,吃起來只有淡淡的肉桂香,新奇的口味值得嘗試看看。

肉桂平常我們都只能想到裝在罐子裡的肉桂粉,老闆娘還熱心地拿出來這支長得就像樹枝一樣的肉桂讓我們這些都市人開開眼界。

 熱情的老闆娘母女在我們嚐過肉桂愛玉之後,還邀請我們參觀他們的家,別小看了掛在牆上這一條一條的,都是頭目親自獵到的動物,最右邊是黑熊呢!


平常的頭冠上,山豬的獠牙頗為常見,但是仔細看看這個頭冠,上面鑲的可是黑熊的爪子呢!


 這是他們家的屋簷,可以算算有多少隻山豬的頭骨啊! 老闆娘還指出,這些都是公山豬,因為都有獠牙,母山豬請看下一張

 這些沒有獠牙的母山豬頭骨就只能掛在車庫裡了,但數量也是驚人,

這山豬頭就擺在她們家門口的桌子上,這戰功彪炳的男主人,應該讓山豬們聞風喪膽,被稱之為"山豬見愁"應該是當之無愧!



下山的路上遇見了一位長老,他身上的背心也太美了,這可都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但是時間緊迫,只有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霧台,希望下次來的時候能看到滿山遍野的櫻花綻放,之後飢腸轆轆的我們,被帶到了三地門鄉的地磨兒。

地磨兒這個名字實在特別,來自於排灣族語,是Ti mur 社的漢文翻譯,旁邊的陶甕雕像很特別,特別拍了下面的說明:



9888應該是代表民國98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颱風風災日


 特別拍了這張路邊的特色美食說明,因為這裡面提到的食物之後就反覆出現啦! 大家比較沒有聽過的"依那比拉",是排灣族的香腸,而 "吉那富"為排灣族特色主食,外層是拉維露葉,內包裹著豬肉。


第一天的中餐,安排在這外觀就十分特別的蜻蜓雅築,屋頂上的大蜻蜓,煞是可愛!

入口處的這道木頭綁製的門,讓入這一入口長廊的空間變得更有味道,讓入門者自然有了心情的轉換。


走上二樓,除了室內的空間,還有一區是開放式的座位,天花板的設計,令人讚嘆其巧思。

似乎是坐下來,這咖啡凍便已準備好放在桌上,讓大家等主餐來到前,不至於過餓,餐廳主人有心了,而這咖啡凍的咖啡味道不是很重,吃起來頗為清爽,如果可以在濃郁一些可能更令人齒頰留香。

 餐前先上了菠菜湯,真材實料,濃郁又不膩口,三兩下便盤底朝天。

每個人都一樣的組合餐,還記得上面提過的原住民美食嗎? 右下角起就是石板烤豬肉,逆時鐘方向過來是蒸南瓜上灑花生粉,這種巧思平地肯定沒有,誰能想到把花生粉和南瓜放在一起吃? 但是吃起來還真的蠻好吃的。而南瓜旁邊那綠色一捲的就是"吉那富",上面是一碗生菜沙拉,沙拉左邊的竹籤插著的就是"依那比拉",看起來像香腸,但是吃起來卻覺得裡面除了豬肉,似乎還包了小米之類的食材,查了網路資料,裡面原來是包了芋頭粉。整盤吃下來的感覺是排灣族料理似乎不太用甚麼調味料,口味清淡,吃到的主要都是食材的原味,而且澱粉類的食物比例甚重,這一盤裡面有南瓜,地瓜還有白飯,應該是適合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人來食用。

飯後到了重要的咖啡時間,蜻蜓雅築的吧台也很特別,

最特別的該是這位帶著靦腆微笑的年輕老闆,他的母親是施孝榮的妹妹


在咖啡的菜單上,我一眼看上了小米釀的咖啡,是做成冰的,因為時間來不及,店家貼心地幫我們做成外帶杯,喝了一口覺得十分香甜,原來小米咖啡是把小米酒加進咖啡,這可喝不出咖啡真正的滋味,於是央求帥哥老闆幫我沖泡一小杯黑咖啡


 年輕的帥哥老闆親自手沖咖啡


沖出來的咖啡色澤偏紅,喝了一小口味蕾就跳了起來,好有層次的咖啡啊! 和之前在霧台鄉喝到的完全不同,有苦有酸,但卻又都不過於苦過於酸,好喝!



這邊所販售的咖啡豆外包裝,可以看到是"德文咖啡",可惜沒有機會了解名字的涵意。

 帶著小米酒咖啡,我們又要啟程去下一個部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