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

 




張元素(1151年金天德三年;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234年),(比劉完素小了三十歲)
字潔古,晚號潔古老人,金代易州(即今河北省易縣)人,
完善了中藥昇降浮沉理論,開創了金元時期的「易水學派」。
醫學啟源•張吉甫序
河間劉守真醫名貫世,視之蔑如也。異日守真病傷寒八日誤下證,頭疼脈緊,嘔惡不食,門人侍病,未知所為,請潔古診之,至則守真面壁不顧也。潔古曰:〔何〕視我直如此卑也?診其脈,(謂)之曰:脈病乃爾,初〔服〕某藥犯某味藥乎?曰:然。潔古曰:差之甚也。守真遽然起曰:何謂也?曰:某藥味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徹故也。今脈〔如此〕,當以某藥〔服〕之。守真首〔懇〕大服其能,一服而愈



刘完素(劉河間)(字守真):火热说(寒涼派)(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遼天慶十年--1200年);河北河間市,幼年喪父,25歲母病,三請醫不得,喪母後立志行醫,宋初太平和劑局方中的藥方偏於溫燥,多用寒涼之藥治療溫病
张从正,字子和:攻邪说;(公元1156年金正隆元年,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228年);睢州考城(金代)(今河南蘭考縣)人,汗、吐、下三法,思想主要表現在「三法六門」,即以汗、吐、下三種攻邪之法,以駕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
李杲(东垣)(字明之):脾胃说(補土派)(公元1180金大定二十年);真定府(金代)(今河北正定)人,高帝十一年,更名東垣曰眞定,東垣為漢朝時真定的地名
以母病而未獲明醫療愈,終為庸醫所誤,竟莫知為何病。遂矢志學醫。聞易州張元素醫名震遐爾,遂以千金拜張為師。歷數年盡得其傳。時值戰亂之際,人多病脾胃之疾,飲食勞傷,最為常見,遂著《脾胃論》及《內外傷辨惑論》,強調土為萬物之母,脾胃乃萬物之源,後天之本。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故治病重在調理脾胃,嘗自製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諸湯方,并力倡「甘溫除熱」之法,以解虛人飲食勞倦外感發熱之疾。
朱震亨(丹溪):養陰說(滋陰派);(公元1281元世祖至元18年-1358年)元代義烏縣(今浙江省義烏市)人,因其家鄉赤岸村有一條溪流名叫丹溪而被尊稱為丹溪翁。
年代較前面三位較晚,但在學術理論上,可以說是集前三者之大成,是最完整、最詳備的。
師從許謙(許文懿)學習朱熹理學,因許師久病難癒而拜師羅知悌,44歲開始從師學醫。羅知悌十分喜愛這個學生,將自己的本領傾囊相授。羅知悌是劉完素的再傳弟子,精通李杲、張從正的學術理論,可以說是集眾家之所長,又將《內經》、《難經》等書詳細講解給朱震亨,並每日讓他在一旁看他治病,幾年之後,朱丹溪學成回到鄉里,一舉治好了老師幾十年無人能治好的病,名聲大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