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藥--補氣藥11: 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 , 黃芪 白朮 白扁豆 山藥 甘草 大棗 蜂蜜

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 補脾肺生津        黃芪 白朮 白扁豆 山藥 甘草 大棗 蜂蜜

人參 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小柴胡湯),安神益智,養血。

【功效】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性味】平、味甘、微苦,微溫。

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野生者名「山參」;栽培者稱「園參」。一般栽培6~7年後收穫。鮮參洗淨後乾燥者稱「生曬參」;蒸製後乾燥者稱「紅參」;水燙浸糖後乾燥者稱「糖參」或「白參」;加工斷下的細根稱「參鬚」。山參經曬乾,稱「生曬山參」。

西洋參

【功效】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性味】甘、微苦,微寒。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乾燥根。。主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于秋季採挖生長3~6年的根。除去分枝、須尾,曬乾。撞去外皮,再用硫黃熏之,曬乾後,稱「光西洋參」,挖起後即連皮曬乾或烘乾者,稱「原皮西洋參」。

太子參 補氣健脾

【功效】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太子参功效为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從功效上來說,太子參類似於西洋參,能氣陰雙補,作用非常平和,但對於元氣虛脫之證,則無能為力。

【性味】甘,微苦,微溫。

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t Hoffm.的乾燥塊根。


黨參 健脾益氣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最關鍵的一點,人參可以大補元氣,而黨參沒有補元氣的作用,當然更談不上大補了。所以對於元氣虛脫的症狀,黨參就代替不了人參了,即使加大劑量也沒用。在補臟腑之氣方面,黨參主要補肺、脾二臟之氣,不像人參可以補心氣、補腎氣。

最早記載“黨參”的文獻是清代醫家吳儀洛在1757年所寫的《本草從新》一書。

《本草綱目》記載,在中國古代上黨人參是最好的人參,但同時又說:“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採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這說明了在李時珍時代,上黨人參已少作藥用了。

太行山地區有一本地方志,名曰《清涼山志》,記載明代永樂之後,上黨的樹都被人砍光了。人參是在林蔭處生長的,沒了樹也就沒有了棲息之地。人參的產量自然就越來越少了,以至於後來人參在上黨絕跡了。

上黨的人參沒了,稅收卻不能減,還得向朝廷進貢人參。怎麼辦呢?當地人就找出了一種狀似人參,並且也有一定補益功效的藥材——黨參,送了上去。可能因為黨參鮮少有毒副作用,也算補益藥,於是就冒名頂替地問世了。

山西上黨(現在的長治)位於太行山南部,地勢非常高,與天同黨,所以被稱為“上黨”。

【性味】甘、微酸,性平。
“獅子盤頭”指條粗黨參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形如獅子頭。“菊花心”指藥材橫斷面的放射狀紋理,形如開放的菊花。“皮松肉緊”指部分根類藥材的橫斷面皮部疏鬆,而木部較為結實。“化渣”指藥材經口嚼而無殘渣。

桔梗科植物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乾燥根。



白朮 健脾益氣利水、止汗、安胎

四君子參朮苓草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倪海厦講第二十五味药白朮】白朮和茯苓常合用

【本經原文】味苦,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精,神藥經云:必欲長生服山精 
白朮劑量一般三錢五錢

白术味苦,能够主泻, 能够燥——去湿,能够燥,能够坚,能够坚。它之所以能燥因为白术能够去湿。人,有风寒湿”,当你用到去湿的药 的时候,湿很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你用白术很好的时机。 

白术一般的剂量,三钱五钱,看他湿盛到什么程度,看体格大到什么程度。白术专门去 湿,因为白术,是苦味,能够燥,能够燥。所以,我们用在很多地方,用在风湿关节炎的时 候,我们会用白术;还有,胃口不好的时候我们用白术,因为它去湿啊,脾脏在管湿,脾主 肌肉,脾脏,脾阳不够的时候,湿会累积起来很多,这个时候你白术下去可以去湿,所以白 术,可以健脾整胃。 主风寒湿痹,实际上就去一个湿而已,这里的白术 只是去湿而已,对肌肉帮助很大。 

术附汤,因为白术能够去湿,附子,能够去寒,去寒, 附子是将军,无所不到,很厉害很大。所以就这两味药,设计好了排脓汤。“老师啊,很多 地方生脓啊”,排什么地方的脓?那个脓跑到骨头里面去了,我们必须要靠一些热药,入肾 入骨的药,黑的附子,很热,下去,让它——寒,里面发炎那个骨头里面,西医要把他做截 肢的,这个时候你炮附子下去把寒去掉,同时白术去湿,所以这个叫做术附汤,排脓的。所 以如果说,我们人身上,肌肉里面有脓,而这个脓越来越往里面走,就要靠术附,术附下去 那个脓就要往表走,慢慢皮表化脓,脓就排出来了,所以我们称为排脓汤。 

这个久服,平常也可以吃,延年益寿的,一名山精。《神药经》,它说这个要长生,要常服山精,山精指的就是白术,
原来的白术真的就是白色的。 是健脾胃的要药,能够利水去湿,和中调气,外科用来涂疮疡,外用都可以。比如说, “老师我这边有个伤口在这边,又化脓了”,除了内服以外,外敷都可以用白术,因为白术 去湿啊! 

比 如说你看这个人化脓了,皮肤表面上化脓了,脓就是有炎嘛!中医的观念炎就是有火有热, 就是有热在上面,因为你摸到皮肤都烫烫的,有湿的津液流出来很多化脓都是湿,所以你开 处方的时候去热的药跟去湿的药混在一起,就是很好的消炎的药。

《别录》里面谈到,这个白术可以除皮间的风水,水肿都可以去掉。白术我们常常合并 用的时候我们会跟茯苓在一起用。白术,配合上茯苓,这两味药时常是并用的,

因为茯苓是甘味淡味是渗湿的,白术是去湿的,所以白术要下去把湿收集起来,白术的 工作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茯苓的话,湿就停在那边,它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你要用使药把 它排出身体里面,茯苓是利尿的,所以白术把湿收起来的时候茯苓一加进去的话这个湿就会 从小便排出来。所以白术茯苓会并用的原因在这里。 

当你有水肿,老师这个人有水肿,我们把白术下去,茯苓就开重,你看这个人体格, 老师这个人体格很大啊,茯苓开五钱一两都没有关系啊!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死在吃茯苓 上,只说吃多了可以成仙,中药这个都没有毒,白术也不会死人的,都是无毒的,你可以重用都没有关系。 

小孩子胃口不开,里面寒,这个湿太盛在脾胃在中焦,统统可以用白术茯苓。 恶心呕吐啊,什么都可以。 

《大明》白术的解释,病人有反胃,胃不好,可以治,白术可以利小便;治妇人的冷,徵瘕,就是女人子宫的肿瘤。一般来说,良性的瘤大部分都不会随便出血,恶性的瘤有异常的出血,那一般的肌瘤,没有害的瘤,也是很大啊,摸上去比较平滑,都没有关系。 

白术使用的地方,好古讲的很多,益胃,心下急痛,心下水痞。肠胃有问题都可以用。 

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如果你会针灸,你看冲脉,冲脉那个脉是往上走,病 人有恶心反胃,胃里面难过,你们学过针灸的公孙【针灸篇70公孙穴】,你公孙针下去以后那个白术还没有下锅, 那个针下去病人就好了。 甚至药还没有下锅,还在洗啊,药煮要洗一下再煮,还在洗那个人已经好了,。
过去的医家就是,有的人针很强,不会用药,一辈子研究针灸,就在这个《针灸甲乙经》 里面《针灸大成》里面;另外有人一辈子在伤寒金匮里面,如果给他用药也很快,吃下去当时就好了,可是药过去要煮啊,现在比较方便,有科学中药。过去药都要煮的,针灸就很快, 所以你如果都会了,就可以因时因地制宜。方法很多,你不能说老师这个冲脉为病,这个里急恶心胃痛,我要用白术。你针在旁边你不用,我们的公孙主冲脉,为什么不用呢? 

唐容川白术的解释,浙江的最好。因为白术有油脂在 里面。它能够通利三焦,所以它能够利水,利水。所以我们常常在治水,治疗水肿水病的时 候,不管是肝硬化腹水,或者是肾脏积水,我们常常会使用到白术,因为白术能够通利三焦, 因为白术里面有油脂在里面,通利三焦,能够让水道能够非常的通畅。白术,是补脾的正药, 也是利水的主药,药物。 

《药征》,你看治小便,主利水也,所以它能治小便自利或不利,“老师这是不是矛盾? 小便,自利和不利这两个矛盾。”中药没有矛盾,因为中药里面,你小便频也可以用白术, 小便不利也可以用白术,是取它的中性,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 32 页诸位看,徐灵胎,白术补脾补气有没有?苍术燥湿发汗。白术跟苍术,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是燥湿?这两个药可以同时用,苍术和白术可以放在一个药里面没有关系。 

苍术的性比较燥, 所以我们会用苍术在上,苍术配合菖蒲,配合辛夷来治鼻窦炎。因为苍术是收敛,所以 你如果流鼻水,鼻水流的很多,苍术收起来,苍术的效果就很好,你就不会用到白术。 

白术是补脾胃去湿,所以你开了白术,肠胃的湿收的很干净,肠胃湿收的很干净的时候胃口大开啊,病人就会跑来跟你讲,你要我吃的药很好啊,我是吃鼻子的药,吃的我胃口大开,鼻子还在流水。所以你用错了,应该用苍术。 

同时鼻子又不好,又同时胃口不好,你才会两个药同用,那病人如果说积水,水积的很多,我们苍术白术并用,因为白术去湿,能够利湿,加茯苓去水,苍术,比较燥有没有,湿太盛了,要很快的要去集中啊,白术只在脾胃在肌肉,苍术到头部身上去,所以苍术跟白术会用在一起,原因在这里面。 

用白术的禁忌,阴虚水少,精不足的时候,还有骨蒸,病人骨蒸的时候,病人大部分 都是瘦子,病人跑过来跟你讲,医生奇怪了,我胃口很好,我怎么吃都不胖啊!骨蒸。病人觉得骨头里面发热,就骨蒸。那个热不是说燥热,就好像一阵一阵的蒸,好像蒸笼的感觉,身体里面带个蒸笼,然后瘦瘦的怎么吃也吃不胖,骨蒸啊!内热,然后口干唇燥,然后这个人病人喉咙里面吞咽有困难,常常有这个,骨蒸的人呢常常会有痛,肌肉痛关节痛很多地方痛, 他会跟你讲,一百种,上一百种不同的附症,次要的症状,偏头痛身上痛,其实就是骨蒸。 你把他骨蒸一治好,痛通通去掉了,如果病人有骨蒸内 热这种现象,白术是禁用的哦。 

喉咙闭塞,便秘带下都不要用,溃疡哦,溃疡用之反生脓,你如果是在肠胃里面的溃疡, 溃疡看在哪一边,在肠胃里面的溃疡,白术是收敛的力量很强,胃的蠕动会很强,所以你吃 下去的时候如果病人有化脓疡在里面的时候,白术放在里面的时候有收湿的效果,很好啊, 并不坏啊。 

所以我们中药里面很多,经方里面很多药,比如黄土汤我们有白术在里面,治疗胃出血 肠胃出血那效果都很好的。 像我常常遇到阴虚血少,我开了阴虚滋阴的药。 

人参生地都可以滋阴啊,病人胃口又不好, 但我会用白术,病人有湿,我就会用白术。这个湿不管是在关节,或舌头伸出来,舌头看看,苔很厚都是湿嘛!肚子比较大,都是湿,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用白术加进去,只要有湿的现象出现,统统可以用白术。 

【性味】苦、甘,溫。

菊科(Compositae)蒼朮屬(Atractylodes)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白扁豆

【功效】補脾和中,化濕消暑。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香薷散:香薷厚朴白扁豆白酒

新加香薷飲:去暑濕: 新加香薷銀翹,鮮扁豆花一起熬)

參苓白朮散:健脾去濕止瀉
參苓白朮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本草綱目》: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穀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

【性味】甘,微溫。

豆科植物白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乾燥成熟種子。

山藥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1.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药物是

A.太子参

B.西洋参

C.黄精

D.山药

E.五味子

答案:D

解析:山药功效为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太子参功效为益气健脾,生津润肺;西洋参;西洋参功为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黄精功效为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五味子功效为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性味】甘、平。

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

黃芪

【功效】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當歸六黃湯),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


50:10開始

張廷模: 黃耆是一個豆科植物,蒙古黃耆或者膜莢黃耆等,用的它的根,這就是入藥的部分根,切片了以後,黃白黃白的,這個黃就是這個根的顏色,它的表皮,或者切片以後,它都有淡淡的黃色,這是根據顏色來命名。耆,本身黃耆的耆的本字,在古代本草裡面,是一個老字,老師的老,下面一個日字,太陽這個日,這個耆,就有年長的意思,比如說一群老年人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可以把他稱為耆年之人,就是最年長者。那麼也可能是古代,就是秦漢時期,當時認為黃耆,是補氣藥當中,可能認為作用最好的,可能認為它還在人參之上,所以有的就提出它補氣第一,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認識,是補氣藥當中的老大,所以有那個黃耆,就有那個耆字,後來便於書寫,就改為了現在這個耆,它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們在查閱一些古代文獻上,很多書上還是寫的原來那個本字,就是那個耆年那個耆,這是在名稱上,注意一點。這個黃耆作為一個補氣藥,它主要也是在脾肺兩臟,它首先能夠補脾氣,所以我們書上的這個功效,補脾肺氣,首先包括了補脾氣,所以它可以用於一般的脾氣虛,在概述當中,我們就說了這個脾氣虛,脾主要是主運化的,脾能夠升清的,脾能統血的。那麼脾氣虛,它可以表現為運化功能降低,出現了納食不佳,消化力降低,脘腹滿悶,倦怠乏力,這樣的一些基本的症狀,也可以脾氣虛,造成了水濕內停,出現了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或者泄瀉,這個大便稀溏這樣的水濕內盛的脾虛生濕的症狀。脾不能升清,就可能出現中氣下陷,也叫作脾虛氣陷,脾氣虛了,可能出現脾不統血。那麼這一些,其實黃耆基本上從理論上來講,都是可以使用的,這個和人參大同小異。配伍的原則,藥物也是基本一樣,這個就是可以對照人參和概述當中講的內容。黃耆作為一個補脾氣的藥,它最大的特長,就是既能補脾氣,又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能夠升陽舉陷,所以在脾氣虛當中,兼有中氣下陷,或者脾虛下陷,這個黃耆就比人參更為常用,更為重要,這個脾虛氣陷,常常患者下腹部有一個下墜感,老是覺得重墜、不舒服。更主要的可以出現一些臟器下垂,它升舉無力,比如出現胃下垂、脫肛,就是直腸脫出於肛門之外,子宮脫垂,這個子宮可以從陰道口露出,或者其它的一些臟器下垂。最有名的代表方劑,就是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湯裡面雖然也有人參這一類的補脾氣的藥,但是以黃耆為君藥,主要是使用黃耆的這個特徵,在補脾氣的藥當中,它又長於升舉脾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常常配伍我們解表藥當中學的柴胡、升麻這樣的一些藥,如果說這個脾不升清,表現出來的是瀉泄,也可以配伍葛根,因為葛根本身有止瀉的作用,它長於升陽止瀉,所以這是在補脾氣方面,黃耆大家首先要牢牢記住的一個特徵,就是兼有升陽舉陷,既能補脾氣,又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這是第一點。


另外黃耆又是一個補肺氣的藥,所以一般的肺氣虛,我們前面說了肺主呼吸,肺主聲音,肺氣虛,往往呼吸比較微弱,聲音比較低微,這些黃耆也是可以用的。但是一般的肺氣虛出現了久咳虛喘,呼吸無力,黃耆不如人參,所以在用於一般的這種肺氣虛當中,人參使用率比黃耆高得多,而且臨床的療效也要好一些。但是因為這個肺氣虛而不能很好地宣發衛氣,這個衛氣是來源於中焦,也是來源於水穀的精微,它來源於比較剽捍之氣。所以陽的那一部分,要靠肺氣的宣發,它循行於全身,尤其脈外,尤其是能夠充養衛分。我們在《內經》裡面,就有衛分它是溫分肉,肥腠理,司開合的。用現在的術語來表述,衛氣就有溫養肌膚,使之比較溫煦,比較有光澤,毛髮也比較榮潤,這樣的一些現象。另外使肌體保持應有的對外邪的抵抗力,使這個正氣比較健旺,能夠禦邪,不輕易地感受外邪。另外就是司開合,不至於出汗太多,引起這個自汗,也可能不因為這個鬱閉而不能出汗,它是兩個方面都可能調節,主要是通過衛氣的這個基本的生理功能。那麼這個黃耆,它通過補肺氣,它又能夠促進衛氣的宣發到肌表,能更好地溫養肌膚,抵禦外邪和司開合,調節這個汗液的多少。那麼如果在這方面出現了異常,黃耆就優於了人參,所以它不但能夠補肺氣,還能益衛固表,使這個在體表的衛氣更加強盛,尤其是對於容易感受外邪的,體虛容易外感,這個往往不但是脾肺氣虛,而且有衛氣也虛,這個時候,往往黃耆比人參重要,最有名的玉屏風散,今後大家要學,和防風、白朮配伍在一起,這個可以增強對外邪的禦邪的能力,有的經常感冒的,現在常常治療一些過敏性鼻炎,稍稍有一點風吹,馬上這個噴嚏不斷,流清涕,也是認為感受了風邪,衛外不固,也是常常用玉屏風散的。另外如果是這個肌表不固,自汗不止,這個氣虛的自汗,這個黃耆經常作為一個補衛氣,又能固肌表的,也是在方當中作為主藥,這個玉屏風散也可以用,當然它也可以與其它的固表止汗的藥,比如說這個當歸六黃湯,那裡面重用黃耆,也是用它來固表止汗,所以補肺氣的藥當中,它又能夠益衛固表,抓住這兩個很重要的特徵。

另外的功效,一個利尿,利尿,主要是益氣利尿,主要是用於氣虛的水腫,脾氣虛,這個水液的運化失調,往往也可以形成水腫,所以這個黃耆在臨床上治療的水腫,基本上偏於虛證的比較適合,尤其是偏於氣虛的,當然陽虛的,它也可以和溫陽的藥一起,譬如與附子、肉桂這些一起配伍也是可以。濕熱的水腫,黃耆是不適合的,主要用於虛證。另外這個托毒生肌,這個也是正氣虧虛了,黃耆本身是一個補氣的藥,氣旺能夠生血。所以氣血兩虛,正氣不能使膿毒外出,所以有的瘡癰潰破了以後,膿毒長期地不能乾淨,長期不能乾淨,這個瘡面就不能癒合,通過這個補益氣血,能夠托毒外出,有利於生肌,所以黃耆也是比較常用的。如果說兼有陽虛的,還可以配伍鹿茸這一類的藥,有血虛的,還可以配伍當歸,所以這個黃耆、當歸、鹿茸之類都是用於陽氣或者氣血虛衰而不利於瘡癰的邪毒外出和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是常用的。當然如果有毒盛的時候,還可以配伍一點清熱解毒的藥,這個也是黃耆很特殊的。但是它的基本作用,是和它的補氣作用,聯繫在一起的,它是通過補氣或者益氣生血而達到了托毒生肌的這樣一個間接的效果,所以它是用於氣血虧虛的這個瘡癰難潰,或者潰後難斂。

另外黃耆,通過它的補氣作用,前人還認為它能益氣活血,這個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當然也容易氣滯血瘀,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這個因氣虛而血滯的,黃耆可以達到這個益氣活血的效果,所以在治療一些瘀血證。比如說風濕痹證,或者中風後遺證,它不但有瘀血阻滯,關鍵的也有氣虛,氣推動無力,黃耆在一些治療風濕痹證,尤其中風後遺證的方中,今後的補陽還五湯或者這個三痹湯,這些裡面都和祛風濕的藥,或者活血化瘀的藥一起,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它的一個基本作用,就是益氣活血。另外就是益氣生血,黃耆雖然不是補血藥,沒有直接的補血的功效,但是對於血虛證,有的時候以黃耆為主藥,今後學的當歸補血湯,它和補血的當歸配伍在一起,黃耆的用量,超過當歸數倍作為第一位的重要的藥物,就是取一個陽盛者陰長,氣旺能生血。

黃耆也是功效比較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藥。在用法裡面,適當地注意一下,就是它生用和蜜制使用,蜜制,主要是用來增強它補氣的作用,多用這個炮製品,如果要用它來利尿,要用它來托毒生肌,一般用生的更適合一些,這節課講到這個地方,休息一會再介紹下面的內容。

炒黃芪為黃芪片用麩炒至深黃色,篩出晾涼人藥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強。

炙黃芪又名蜜炙黃芪,蜜黃芪。為黃芪片用蜂蜜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攤晾,而後入藥者。補氣潤肺功效增強。


【性味】甘,溫。 “金盞銀盤”:指黃芪的橫切面,木部呈黃色,皮部呈白色,如同金銀相映。



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的乾燥根。

膜莢黃耆

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甘草

 大棗

 蜂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