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撰
病機: 醫宗金鑑: 水虛火不實
【功用】清心利水養陰。
【主治】心經火熱證。心胸煩熱,口舌生瘡,口渴面赤,意欲飲冷,或心熱移於小腸,小便赤澀或刺痛,舌紅,脈數。
趣記:竹竿通地(竹葉生甘草稍木通生地)
導赤木通生地黃,甘草稍加竹葉嘗,
口瘡淋痛小腸火,心經火熱移小腸。
【組成】生地黃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 (各6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 (現代用法:加竹葉3g,水煎服)。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清汪昂 著 治療不寐的肝火擾心證
【功用】清泄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
【主治】
1. 肝膽實火上炎證。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2. 肝經濕熱下注證。陰部腫癢、潮濕有汗,小便淋濁,男子陽痿,婦女帶下黃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趣記: 車通黃龍山,當地卸柴草(車前子木通黃芩龍膽草山梔子,當歸生地澤瀉柴胡甘草)
龍膽梔芩酒拌炒,木通澤瀉車柴草,
當歸生地益陰血,肝膽實火濕熱消。
左金丸《丹溪心法》作者, 朱震亨. 成書年代, 元【主治】肺有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晡”本意指申時,即下午3時至5時。
【病機】本方治肺有伏火鬱熱之證。地骨皮可降肺之伏火。
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四般宜,
【組成】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兩 (各30g) 炙甘草,一錢 (3g)
【用法】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肝火犯肺咳嗽
黃芩瀉白散: 黃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黃芩桑地皮甘草)
清胃散《脾胃論》金李杲撰,醫方集解本方有加石膏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其齒喜冷惡熱,口氣熱臭,或有面頰發熱、口乾舌燥,甚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組成】生地黃 當歸身各三分 (各6g) 牡丹皮半錢 (9g) 黃連六分,夏月倍之 (6g) 升麻一錢 (9g)
清胃散用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平胃熱,口瘡吐衂與牙宣。
升麻: 火郁發之
玉女煎 《景嶽全書》明張介賓撰,字會卿,號景嶽,別號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黃,人稱“張熟地”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牙痛,頭痛,齒鬆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亦治消渴,消穀善饑(胃熱,容易餓)等。
趣記: 石母賣地一頭牛,胃熱津枯玉女愁。
「玉女」,有三種說法:一指古代道家稱腎為「玉女」,本方可滋補腎水,故名。一指觀音菩薩左有「金童」,手持淨瓶,右有「玉女」,手持柳枝,觀音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則清涼滋潤,喻本方有滋陰降火之功。一指石膏其色白無暇,性陰寒,象徵「玉女」。本方以狀如「玉女」之石膏為主,既補腎水之不足,又瀉胃火之有餘,宛若觀音大士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一樣,從而使陰虛火亢之症迅速得以平息,所以名「玉女煎」。
【組成】石膏三至五錢 (9~15g) 熟地三至五錢或一兩 (9~30g) 麥冬二錢 (6g) 知母 牛膝各一錢半 (各5g)
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瀉論第十,金.劉完素撰於1186年金大定丙午閏七月中元日
【功用】清腸燥濕,調氣和血。氣血同調,通因通用。
【主治】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痢下赤白相兼,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
趣記:9味藥,草官要秦香蓮當大兵(甘草官桂芍藥黃芩木香黃連當歸大黃檳榔)
芍藥芩連與大黃,檳榔歸桂草木香,
清熱燥濕調氣血,濕熱痢疾自然康。
原文:"下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調氣則後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癒)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檳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錢),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一錢半)
右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清服。如血痢則漸加大黃,如汗後藏毒加黃柏半兩依前服。" 大黃:通因通用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熱毒血痢。下痢鮮豔膿血,赤多白少,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滑數。
趣記: 百翁練琴 (黃柏白頭翁黃連秦皮)
白頭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佐秦皮,
清熱解毒並涼血,赤多白少膿血醫。
【組成】白頭翁二兩 (15g) 黃柏三兩 (12g) 黃連三兩 (6g) 秦皮三兩 (12g)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