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少陽2: 小柴胡湯,蒿芩清胆湯
小柴胡湯
【功用】和解少陽。生薑芹菜炒大蝦仁(生薑黃芩柴胡炙甘草大棗半夏人參)
【主治】少陽即三焦系統,淋巴系統(西醫)
1. 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肋骨附近痛),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2. 熱入血室證(經行感冒)。婦人中風,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以及瘧疾、黃疸等病而見少陽證者。
小柴胡湯和解供,人參黃芩半夏從;小柴胡湯姜棗草,人參柴芩半夏好。
生薑大棗炙甘草,少陽百病此為宗。
【組成】柴胡半斤 (24g) 黃芩三兩 (9g) 人參三兩 (9g) 甘草三兩,炙 (9g) 半夏半升,洗 (9g) 生薑三兩,切 (9g) 大棗十二枚,擘 (4枚)
1. 關於柴胡、黃芩的配伍:足少陽膽經循胸布脅,位於太陽、陽明表裏之間。傷寒邪入少陽,病在半表半裏,以樞機不利,膽熱內擾為病機特點,治療宜透邪清熱,疏達氣機。方中柴胡性味辛苦而微寒,入肝膽經,既能透達少陽半表之邪從外而解,又能疏暢少陽氣機之鬱滯;黃芩苦寒,亦入肝膽經,善清少陽半裏之膽熱。二藥一側重半表之邪,一側重半裏之熱,並能調暢氣機,伍用使邪氣外透內清,故為和解少陽的基本結構。
2. 關於服法:本方服法要求 “去渣,再煎”,何以需 “再煎”?小柴胡湯是和法的代表方,其用藥體現雙向調節,如藥性之寒溫 (柴、芩之寒與薑、夏、參、草、棗之溫),病位在半表半裏 (柴、薑透半表之邪,黃芩清半裏之熱)、病性之虛實 (柴、芩、薑、夏透邪清熱以祛邪,參、棗、草益氣以扶正)。去渣再煎,能使本方藥性相融,發揮協調膽胃,協調氣津,協調邪正的作用。這種煎服法是仲景對和解劑獨具匠心的創作,觀和解少陽之大、小柴胡湯,調和寒熱的三瀉心湯都取 “去渣、再煎” 之法。
傷寒論原文: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欬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味苦,微寒;黃芩三兩,味苦寒;人參三兩,味甘溫;甘草三兩,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溫;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三枚,擘,味甘溫。
右柒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九碗煮成三碗)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括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肆兩半,括蔞根肆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苓,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鞕(硬),去大棗,加牡蠣肆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苓,加茯苓肆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欬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倪海廈傷寒論小柴胡湯證:
肝炎(BC),濕熱,小便黃,噁心,沒有胃口(默默不欲食)--加白朮3g(去濕)茯苓4g(利尿)
最常加郁金,能行肝氣,肝為木,郁金能疏木,如同果農要修剪果樹。
身黃加茵陳,虛煩不得眠加梔子。
用半夏(燥濕)把水排掉,生薑甘草產生好的津液。
淋巴癌三焦長腫塊,加上(生)硫磺去"實",積水到腦,生半夏可排腦部積水。
乳癌也是用柴胡湯加減,月經由心臟在管,中醫認為奶水就是月經,吃抗乳癌中藥時如果月經來,小柴胡湯加桂枝可以降逆沖脈,把奶水導引到子宮去。
月經感冒都可以用小柴胡湯治,最重要的症狀就是胸脅苦滿,胸部和肋骨之間。
脅下痞鞕(硬),去大棗,加牡蠣,咸能軟肩散結,大脖子和腋下腫塊都可以用牡蠣。
柴胡透邪疏郁,黃芩清半里之熱
傷寒論原文
二四五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脇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二四六 陽明病,脇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 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連綿不斷的、一陣接一陣的微汗出。)
二四七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 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 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19分50秒):
大便溏,胸脅滿。(大便實,胸脅滿,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絕對處方,柴胡黃芩半夏黨參(原方人參)
人身上有三個陰骨,一是囟骨(泥丸),在頭頂囟門,二是耳後高骨,一是膝蓋骨。
(外經微言原文:陰生而囟骨、耳後完骨、膝蓋骨生矣。)
耳後腫,代表病進入陰,是很危險的症狀。小孩受驚,在耳後高骨雞爪脈處放點血,收驚。
耳後高骨出現實證,代表陰實,
蒿芩清胆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