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表裡雙解劑

 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功用】解表清裏

【主治】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證。協熱下利身熱,下利臭穢稠粘,肛門灼熱,喘而汗出,胸脘煩熱,口乾作渴,或喘而汗出,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促或數。

協熱下利,病證名。表熱入里而致泄瀉。見《衛生寶鑒.補遺》:「協熱下利,臍下熱,大便赤黃,或有腸垢者,治用仲景黃芩湯。」

【病機】本方所治協熱下利是因太陽表證誤下,表邪內陷陽明大腸所致。尤怡指出:“其邪陷於裏者十之七,而留於表者十之三。”

原文: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原方先煮葛根,後納諸藥,可使「解肌之力優而清中之氣銳」(《傷寒來蘇集》)。葛根劑量是半斤,要先煮顯然與劑量大有關。

大柴胡湯《金匱要略》

【功用】和解少陽,內瀉熱結。(小柴胡加大承氣)(沒有人參甘草)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鬱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

趣記: 大志要大才,小才無人幹(大黃枳實芍藥大棗柴胡,小柴胡湯去掉人參甘草)

(大志要生薑芹菜大蝦)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白芍將,

煎加薑棗表兼裏,妙法內攻並外攘。

【組成】柴胡半斤 (15g) 黃芩三兩 (9g) 芍藥三兩 (9g) 半夏半升,洗 (9g) 生薑五兩,切 (15g) 枳實四枚,炙 (9g) 大棗十二枚,擘 (4枚) 大黃二兩 (6g)


防風通聖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金劉完素的代表作。

【功效】疏風解表,瀉熱通便。有病沒病,防風通聖

【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證。憎寒壯熱(敗毒散)、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咽喉不利、口苦口乾、胸膈痞悶(涼膈散)、咳嘔喘滿、無汗心煩、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舌苔黃膩、脈數有力。亦治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鼻赤、癮疹。

人體外感風寒,但是臟腑內部有熱邪蘊結,體內出現了表寒和里熱同時存在情況。

  風熱病邪通過人體的腠理,停留在肌膚,所以會感覺寒戰;風熱上升,侵犯頭面,則出現暈眩;內部的熱邪蘊結,使得我們的肺胃受到了損傷,影響肺的宣升肅降和胃的腐熟受納。

  熱邪過盛,會逐漸形成熱毒,誘發瘡瘍腫毒和癮疹等。所以對於這一類症狀,需要通過疏風散熱來解在表的邪氣,瀉熱攻下來祛除內在的里實病邪。

防風通聖散集“汗、下、清、利”四法於一體,分消表裡邪熱,同時兼顧氣血,祛邪而不傷正。因此在《王旭高醫書六種》裡面評價這個方劑是表裡、氣血、三焦都可以治療的方子,“汗不傷表,下不傷裡,名曰通聖”,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方劑會有“通聖”之名。

防風通聖散

防風  麻黃  川芎  薄荷葉  連翹   當歸 芍藥 大黃 芒硝(朴硝是者。以上各半兩)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荊芥 白朮 梔子(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嗽,加半夏半兩,薑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