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表止汗
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自汗: 玉屏風散(騎白朮防風),益氣固表止汗
盜汗: 當歸六黃湯,
生脈散(人無脈,人參麥冬五味子): 斂陰止汗,益氣生津,氣陰兩虛
趣記: 騎馬賣牡蠣(黃耆麻黃根浮小麥煅牡蠣)
牡蠣散內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奇。
【組成】黃芪 (30g) 麻黃根 (9g) 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 (30g)
【用法】為粗散,每服9g,加小麥30g,水煎溫服;亦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加小麥30克,水煎溫服。
斂肺止咳
九仙散《衛生寶鑒》元代名醫羅天益公元1343年元至正三年所著
《醫學正傳》為明代虞摶編著
【功用】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主治】久咳傷肺,氣陰兩傷證,久咳肺虛證。久咳不已,肺氣虛弱,咳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粘,脈虛數。(生脈散: 氣陰兩虛)
趣記: 烏梅喪母無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
(烏梅桑白皮貝母五味子人參管,罌粟殼阿膠九仙去桔梗款冬花)
九仙散中罌粟君,五味烏梅共為臣,
桑皮桔款貝膠參,斂肺止咳益氣陰。
【組成】罌粟殼去頂,蜜炒黃,八兩 (240g)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烏梅 人參 阿膠 各一兩 (各30g) 貝母半兩 (15g)
《衛生寶鑒》【九仙散】治一切咳嗽。太醫王子昭傳。甚效。此方得之於河中府姜管勾。
人參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膠 烏梅(各一兩) 貝母(半兩) 御米殼(八兩。去頂。蜜炒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點服。嗽住止後服。
《醫學正傳》:九仙散(局方) 治一切咳嗽、久嗽,乃擊其惰歸之藥也。
人參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阿膠(炒成珠) 五味子(各一錢) 烏梅(一個) 貝母(五分) 罌粟殼(去穰蒂蓋,蜜炙,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澀腸固脫
真人養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昔「純陽真人」所製,故又名「純陽真人養臟湯」。呂洞賓,原名呂嵒,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
標本兼治,重在治標,補脾為主,清朝嘉慶年間醫家費伯雄: "於久病正虛者尤宜"
【功用】澀腸固脫,溫補脾腎。
【主治】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大便滑脫不禁,瀉痢無度甚至脫肛,腹痛喜溫喜按,倦怠食少,不思飲食,舌質淡苔白,脈沉遲或遲細。(補中益氣湯也治久瀉久痢)
真人養臟罌粟殼,肉肉當歸訶木香;
參朮芍草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嚐。
【組成】罌粟殼去蒂萼,蜜炙,三兩六錢 (108g),肉豆蔻面裹,煨,半兩 (15g) 人參 白朮焙 當歸 各六錢 (各18g) 肉桂 炙甘草,各八錢 (各24g) 白芍藥一兩六錢 (48g) 木香一兩四錢 (42g) 訶子去核,一兩二錢 (36g)
人參白朮炙甘草(四君子沒有茯苓)補脾,肉桂補陽
當歸白芍補血,木香行氣(以上和芍藥湯類似但沒有檳榔)
四神丸《內科摘要》明代醫學家薛已編著。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最早以內科命名的醫書。
【功用】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脾腎陽虛之腎瀉證。五更泄瀉(腎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久瀉不愈,腹痛喜溫、腰痠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病機】本方證病機為命門火衰(腎),火不暖上,脾失健運所致。
本方為《本事方》二神丸(肉豆蔻、補骨脂)合五味子散(五味子、吳茱萸)而成。柯韻伯云:「夫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從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一為少陽氣無以發陳」《古今名醫方論》本方四藥相伍,皆為溫藥,治療脾腎虛寒之五更泄瀉,功效神奇迅速,故稱「四神丸」。
趣記:四神捕魚餵薑棗肉(補骨脂吳茱萸五味子生薑紅棗肉豆蔻)
【組成】補骨脂四兩 (102g) 肉豆蔻二兩 (60g) 五味子二兩 (60g) 吳茱萸浸,炒,一兩 (30g) 生薑四兩 (120g) 紅棗五十枚
君藥補骨脂補腎陽止瀉,補命門之火以溫養脾土。
臣藥肉豆蔻溫脾暖"胃",澀腸止瀉。
木香: 行氣止痛;調中導滯,溫中消食。
香附: 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