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宣外燥
杏蘇散《溫病條辨》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涼燥證。涼燥為(小寒),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乾,苔白,脈弦。
杏蘇散內枳桔前,夏陳苓草薑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止咳化痰病自痊。
【組成】蘇葉 杏仁 前胡 苦桔梗 枳殼 半夏 茯苓 橘皮 甘草 生薑 大棗 (原書未著用量)
二陳湯,蘇葉升,杏仁降,前胡降,桔梗升,枳殼降 (同血府逐瘀湯,一升一降宣暢氣機)
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明末清初著名醫家喻昌所撰,成書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
【功用】清燥潤肺,益氣養陰。
【主治】溫燥傷肺,氣陰兩傷證。乾咳無痰,氣逆而喘,身熱頭痛,咽喉乾燥,鼻燥,心煩口渴,胸滿脅痛,舌乾少苔,脈虛大而數。
趣記: 爸媽叫人吵桑杏賣石膏(枇杷葉胡麻仁阿膠人參甘草桑葉杏仁麥冬石膏)9味
清燥救肺桑杏杷,阿麥蔘膏草胡麻。
清燥救肺霜桑杷,石膏麥冬膠胡麻,
人參杏仁同甘草,益氣養陰效堪誇。
原文: 自制清燥救肺湯 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
桑葉(經霜者得金氣而柔潤不凋取之為君去枝梗淨葉三錢) (9g)
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痰多加貝母、栝蔞。血枯加生地黃。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黃。
昌按:諸氣膹郁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氣鬱之方,用辛香行氣,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亦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之上矣。所以千百方中,亦無一方及於肺之燥也。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瀉氣,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旨矣。
總之《內經》六氣,脫誤秋傷於燥一氣,指長夏之濕,為秋之燥。後人不敢更端其說,置此一氣於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藥夾雜。如弋獲飛蟲,茫無定法示人也。今擬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湯,大約以胃氣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也。其天門冬,雖能保肺,然味苦而氣滯,恐反傷胃阻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腎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藥,尤在所忌。蓋肺金自至於燥,所存陰氣,不過一線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誠仿此增損以救肺燥變生諸證,如沃焦救焚,不厭其頻,庶克有濟耳。
桑杏湯《溫病條辨》
【功用】清宣溫燥,潤肺化痰。
【主治】外感溫燥證。頭痛,身熱不甚,微惡風寒,口渴,咽乾鼻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舌紅,苔薄白而乾,脈浮數而右脈大者。(桑菊飲沒有乾)(右脈大:溫燥傷了肺胃)
趣記: 傻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參貝母梔子豆豉桑葉杏仁梨皮)
原文: 桑杏湯(方辛涼法)和桑菊飲共有的藥物是杏仁
組成: 桑葉(一錢)杏仁(一錢五分)沙參(二錢)象貝(一錢)香豉(一錢)梔皮(一錢) 梨皮(一錢)
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輕藥不得重用,重用必過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氣味必變,藥之氣味俱輕故也)。
象貝,也稱「浙貝」、「大貝」,為中國四大貝母之一,因產於浙江象山而得名。浙貝清熱化痰效果更強,浙貝母苦寒肅降,適用於外感風邪、痰熱鬱肺所致的咳嗽痰稠及鬱煩悶,瘰癘痰核,癰腫瘡毒之證。
梔皮(即梔子果皮)偏於達表而去肌膚之熱
滋陰潤燥劑
麥門冬湯《金匱要略》治療虛熱肺痿
【功用】滋養肺胃,降逆下氣。
1. 虛熱肺痿。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虛勞肺痿: 炙甘草湯,都咳吐涎沫)
2. 胃陰不足證。嘔吐,納少,呃逆,口渴咽乾,舌紅少苔,脈虛數。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肺胃此方珍。
【組成】麥門冬七升 (42g) 半夏一升 (6g) 人參三兩 (9g) 甘草二兩 (6g) 粳米三合 (3g) 大棗四枚 (2枚) (竹葉石膏湯也有麥門冬和半夏,比例: 2:1)
人參大棗粳米甘草補脾,培土生金。(參苓白朮散也是培土生金)
倪海廈(2分30秒)
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由益胃湯《溫病條辨》而來脾腎兩虛的方劑整理:
真人養臟湯(脾),四神丸(偏腎)
固沖湯(沖脈),易黃湯(任脈)
實脾飲(脾),真武湯(腎)
增液湯《溫病條辨》
【功用】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腸燥便秘證。大便秘結,口渴,舌乾紅,脈細數或沉而無力。
口訣: 玄地麥
【組成】玄參一兩 (30g) 麥冬連心,八錢 (24g) 細生地八錢 (24g)
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治療肺癆虛火灼肺【功用】滋養肺腎,止咳化痰。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痰中帶血三方: 大補陰丸、咳血方、百合固金湯)
痰中帶血三方:
大補陰丸: 陰虛火旺
咳血方: 肝火犯肺
百合固金湯: 肺腎陰虧虛,虛火灼肺
趣記: 二弟賣草藥桔合玄歸貝 (生地熟地麥冬甘草芍藥桔梗百合玄參當歸貝母)
百合固金二地黃,麥冬玄參貝母藏,
芍藥當歸甘桔配,虛火灼肺此方良。
留言
張貼留言